其他

太平镇,靠这个秘诀享幸福太平

2018-01-19 记住乡愁


支援两万多红军渡赤水,给毛泽东、朱德提供住宿……地处川黔交界的一个偏远小镇——太平镇,曾在中国历史上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 


1935年1月的一个早晨,平时热热闹闹的太平古镇变得异常冷清。因为听说一支部队要来,恐慌的居民纷纷躲进了山里。然而,两万人的队伍进了古镇,连百姓家房子漏雨这样的事都会伸手相帮。信任的信息传递着,镇上又重新热闹起来。疲惫劳顿的红军需要休整,可两万多人,住哪儿?吃什么?一个小镇怎样承担?有着同心同德之风的古镇人,奇迹般地解决了这些大难题,还为红军提供了指挥和备战场地、总司令部驻地、临时医院等。当地中医胡大成,还向红军赠出了治疗枪伤的秘方;而红军回赠他的是一本珍贵的西医医书。就这样,在艰苦时日里,古镇人与红军齐心协力,营造出一处坚实而又温暖的港湾。 

 


在太平镇,红军得到了很好的休整,为四渡赤水、实现战略转移创造了时机。到了这年3月,毛泽东命令红军迅速从太平渡、九溪口、二郎滩第四次强渡赤水。前有大河,后有追兵,河面宽阔凶险,又缺少渡船,两万红军要在短时间内强渡赤水,谈何容易?早已把自己的命运跟红军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太平镇人,团结一心出奇招,最终帮助红军主力顺利渡过赤水进入贵州,为中央红军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
 


在正义的事业上勠力同心,作为太平镇的一个传统,早在支援红军之前就已形成。这个传统,与当地的风土、地理等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这里水运发达,但古蔺河与赤水河在此交汇,河道水流湍急、险滩密布,其中岩滩水势最为险要,逆流而上的船只经常遭遇急流,如遇暗礁,甚至会船毁人亡。船工们必须高度齐心,才能确保渡险。在这以水为生的日子里,太平镇人形成了同心同德的精神。

 


这种精神,在历史上多有体现。如在明朝,太平镇当时已发展为川黔地区重要的水陆码头,但老码头原有的体量,已难以接纳各地涌来的船只、客商。此时,乡贤朱复桐的一个建议,得到镇上居民的多方支持。同心协力的太平镇人一呼百应,再次发力,用短短三年时间就建起了一座崭新的码头、一个宽阔的集市。“同心同德”的船帮文化,就这样由水及岸,越来越深地融入古镇百姓的日常之中。


 


在当代,这种精神也演绎着更多感人故事。步入新时代,水运的没落一度使古镇跌入低谷。为重振古镇,居民决定依托明清建筑及红军遗址发展旅游业时,不少居民面临着搬迁问题。为了古镇的繁荣,同心同德的精神又一次展现在这片土地上。牺牲小家的眼前利益,换来包括自己在内的长远利益。古镇人在奉献着,同时也在分享着同心同德精神带来的幸福太平。




❂ 《记住乡愁》第四季本周节目单(具体内容请以播出为准)


▼1月15日  周一 20:00

第10集  江孜镇  王城之顶 执着坚守


▼1月16日  周二 20:00  

第11集  涞滩镇  众志成城


▼ 1月17日  周三 20:00  

第12集  百福司镇  青山绿水百福来


▼ 1月18日  周四 20:00  

第13集  沙溪镇  以退为进 海阔天空


▼ 1月19日 周五 20:00

第14集 太平镇 同心同德



次日 09:00 重播 

精彩内容尽在CCTV4! 



《记住乡愁》与您温情相约


倾听古镇的传奇故事;

见证乡情民愿的文化根基;

感受那份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


▼精彩回顾

🏮 街头采访 | “乡愁”是想起家乡就发愁?!

🏮 记住乡愁45秒宣传片震撼来袭! 

🏮 乡愁风景线 | 蔡丽娜 —— 每个人的乡愁,都是一道风景  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